Manjusaka

Manjusaka

怎麼樣去理解 Python 中的裝飾器

怎麼樣去理解 Python 中的裝飾器#

首先,本垃圾文檔工程師又來了。開始日常的水文寫作。起因是看到這個問題如何理解 Python 裝飾器?,正好不久前給人講過這些,本垃圾於是又開始新的一輪辣雞文章寫作行為了。

預備知識#

首先要理解裝飾器,首先要先理解在 Python 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函數是 First Class Member”。這句話再翻譯一下,函數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變量,可以和其餘變量一樣,作為參數傳遞給函數,也可以作為返回值返回。


def abc():
    print("abc")

def abc1(func):
    func()

abc1(abc)

這段代碼的輸出就是我們在函數 abc 中輸出的 abc 字符串。過程很簡單,我們將函數 abc 作為一個參數傳遞給 abc1,然後,在 abc1 中調用傳入的函數。

再來看一段代碼


def abc1():
    def abc():
        print("abc")
    return abc
abc1()()

這段代碼輸出和之前的一樣,這裡我們將在 abc1 內部定義的函數 abc 作為一個變量返回,然後我們在調用 abc1 獲取到返回值後,繼續調用返回的函數。

好了,我們再來做一個思考題,實現一個函數 add,達到 add(m)(n) 等價於 m+n 的效果。這題如果把之前的 First-Class Member 這一概念理清楚後,我們便能很清楚的寫出來了。

def add(m):
    def temp(n):
        return m+n
    return temp
print(add(1)(2))

嗯,這裡輸出就是 3。

正文#

看了前面的預備知識後,我們便可以開始今天的主題了。

先來看一個需求吧#

現在我們有一個函數


def range_loop(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現在我們要給這個函數加上一些代碼,來計算這個函數的運行時間。

我們大概一想,寫出了這樣的代碼

import time
def range_loop(a,b):
    time_flag=time.time()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先且不論,這樣計算時間是不是準確的,現在我們要給如下很多函數加上一個時間計算的功能。

import time
def range_loop(a,b):
    time_flag=time.time()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1(a,b):
    time_flag=time.time()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2(a,b):
    time_flag=time.time()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我們初略一想,嗯,Ctrl+C,Ctrl+V。emmmm 好了,現在你們不覺得這段代碼特別髒麼?我們想讓它變得乾淨點怎麼辦?

我們想了想,按照之前說的 First-Class Member 的概念。然後寫出了如下的代碼。

import time
def time_count(func,a,b):
    time_flag=time.time()
    temp_result=func(a,b)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1(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2(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time_count(range_loop,a,b)
time_count(range_loop1,a,b)
time_count(range_loop2,a,b)

嗯,看起來像那麼回事,好了好了,我們現在新的問題又來了,我們現在是假設,我們所有函數都只有兩個參數傳入,那麼現在如果想支持任意參數的傳入怎麼辦?我們眉頭一皺,寫下了如下的代碼。


import time
def time_count(func,*args,**kwargs):
    time_flag=time.time()
    temp_result=func(*args,**kwargs)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1(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2(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time_count(range_loop,a,b)
time_count(range_loop1,a,b)
time_count(range_loop2,a,b)

好了,現在看起來,有點像模像樣了,但是我們再想想,這段代碼實際上改變了我們的函數調用方式,比如我們直接運行 range_loop(a,b) 還是沒有辦法獲取到函數執行時間。那麼現在我們如果不想改變函數的調用方式,又想獲取到函數的運行時間怎麼辦?

很簡單嘛,替換一下不就好了。


import time
def time_count(func):
    def wrap(*args,**kwargs):
        time_flag=time.time()
        temp_result=func(*args,**kwargs)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return wrap
    
def range_loop(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1(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def range_loop2(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range_loop=time_count(range_loop)
range_loop1=time_count(range_loop1)
range_loop2=time_count(range_loop2)
range_loop(1,2)
range_loop1(1,2)
range_loop2(1,2)

emmmm,這樣看起來感覺舒服多了?既沒有改變原有的運行方式,也輸出了函數運行時間。

但是。。。你們不覺得手動替換太惡心了麼???喵喵喵???還有什麼可以簡化下的麼??

好了,Python 知道我們是愛吃糖的孩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語法糖,這也是今天的男一號,Decorator 裝飾器。

說說 Decorator#

我們前面已經實現了,在不改變函數特性的情況下,給原有的代碼新增一點功能,但是我們也覺得這樣手動的替換,太惡心了,是的 Python 官方也覺得這樣很惡心,所以新的語法糖來了。

我們上面的代碼可以寫成這樣了。


import time
def time_count(func):
    def wrap(*args,**kwargs):
        time_flag=time.time()
        temp_result=func(*args,**kwargs)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return wrap
@time_count    
def range_loop(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time_count
def range_loop1(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time_count
def range_loop2(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range_loop(1,2)
range_loop1(1,2)
range_loop2(1,2)

哇,寫到這裡,你是不是恍然大悟!まさか???是的,其實 @ 符號其實是一個語法糖,他將我們之前的手動替換的過程交給了環境執行。好了用人話描述下,@ 的作用是將被包裹的函數作為一個變量傳遞給裝飾函數 / 類,將裝飾函數 / 類返回的值替換原本的函數。

@decorator
def abc():
    pass

如同前面所講的一樣,實際上是發生了一個特殊的替換過程 abc=decorator(abc),好了我們來做幾個題來練習下吧?


def decorator(func):
    return 1
@decorator
def abc():
    pass
abc()

這段代碼會發生什麼?答:會拋出異常。為啥啊?答:因為裝飾的時候發生了替換,abc=decorator(abc),替換後 abc 的值為 1。整數默認不能作為一個函數進行調用。


def time_count(func):
    def wrap(*args,**kwargs):
        time_flag=time.time()
        temp_result=func(*args,**kwargs)
        print(time.time()-time_flag)
        return temp_result
    return wrap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args,**kwargs):
        temp_result=func(*args,**kwargs)
        return temp_result
    return wrap

def decorator1(func):
    def wrap(*args,**kwargs):
        temp_result=func(*args,**kwargs)
        return temp_result
    return wrap

@time_count
@decorator
@decorator1    
def range_loop(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這段代碼怎麼替換的?答:time_count(decorator(decorator1(range_loop)))

嗯,現在是不是對裝飾器什麼的有了基本的了解?

擴展一下#

現在,我想修改下前面寫的 time_count 函數,讓他支持傳入一個 flag 參數,當 flagTrue 的時候,輸出函數運行時間,為 False 的時候不輸出時間。

我們一步步來,我們先假設新的函數叫做 time_count_plus

我們想實現的效果是這樣的。

@time_count_plus(flag=True)
def range_loop(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嗯,我們看了下,首先我們調用了 time_count_plus(flag=True) 一次,將它返回的值作為一個裝飾函數來替換 range_loop,OK 那麼我們首先 time_count_plus 要接收一個參數,返回一個函數對吧。

def time_count_plus(flag=True):
    def wrap1(func):
        pass
    return wrap1

好了,現在返回了一個函數來作為裝飾函數,然後我們說了 @ 其實觸發了一次替換過程,好那麼我們現在的替換是不是 range_loop=time_count_plus(flag=True)(range_loop) 好了,現在大家應該很清楚了,我們在 wrap1 裡面是不是還應該有一個函數並返回?

嗯,最終的代碼如下。

def time_count_plus(flag=True):
    def wrap1(func):
        def wrap2(*args,**kwargs):
            if flag:
                time_flag=time.time()
                temp_result=func(*args,**kwargs)
                print(time.time()-time_flag)
            else:
                temp_result=func(*args,**kwargs)
            return temp_result
        return wrap2
    return wrap1
@time_count_plus(flag=True)
def range_loop(a,b):
    for i in range(a,b):
        temp_result=a+b
    return temp_result

是不是這樣就清楚多啦!

擴展兩下#

好了,我們現在有新的需求來了。

m=3
n=2
def add(a,b):
    return a+b

def sub(a,b):
    return a-b

def mul(a,b):
    return a*b

def div(a,b):
    return a/b

現在我們有字符串 aa 的值可能為 +-*/ 那麼現在,我們想根據 a 的值來調用對應的函數怎麼辦?

我們煎蛋一想,嗯,邏輯判斷嘛。


m=3
n=2
def add(a,b):
    return a+b

def sub(a,b):
    return a-b

def mul(a,b):
    return a*b

def div(a,b):
    return a/b
a=input('請輸入 + - * / 中的任意一個\n')
if a=='+':
    print(add(m,n))
elif a=='-':
    print(sub(m,n))
elif a=='*':
    print(mul(m,n))
elif a=='/':
    print(div(m,n))

但是這段代碼,if else 是不是太多了點?我們仔細一想,用一下 First-Class Member 的特性,然後配合 dict 實現操作符和函數之間的關聯。

m=3
n=2
def add(a,b):
    return a+b

def sub(a,b):
    return a-b

def mul(a,b):
    return a*b

def div(a,b):
    return a/b
func_dict={"+":add,"-":sub,"*":mul,"/":div}
a=input('請輸入 + - * / 中的任意一個\n')
func_dict[a](m,n)

emmmm,看起來不錯啊,但是我們註冊的過程能不能再簡化一點?嗯,這個時候裝飾器語法特性就能用上了。

m=3
n=2
func_dict={}
def register(operator):
    def wrap(func):
        func_dict[operator]=func
        return func
    return wrap
@register(operator="+")
def add(a,b):
    return a+b
@register(operator="-")
def sub(a,b):
    return a-b
@register(operator="*")
def mul(a,b):
    return a*b
@register(operator="/")
def div(a,b):
    return a/b

a=input('請輸入 + - * / 中的任意一個\n')
func_dict[a](m,n)

嗯,還記得我們前面說的使用 @ 語法的時候,實際上是觸發了一個替換的過程麼?這裡就是利用這一特性,在裝飾器觸發的時候,註冊函數映射,這樣我們直接根據 'a' 的值來獲取函數處理數據。另外請注意一點,我們這裡沒有必要修改原函數,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寫第三層的函數。

如果有熟悉 Flask 的同學就知道,在調用 route 方法註冊路由的時候,也是使用了這一特性,可以參考另外一篇很久前寫的垃圾水文 菜鳥閱讀 Flask 源碼系列(1):Flask 的 router 初探

總結#

其實全文下來,大家應該能知道這樣一點東西。Python 中的裝飾器其實是 First-Class Member 概念的更進一層應用,我們將函數傳遞給其餘函數,包裹上新的功能後再行返回。@ 其實只是將這樣一個過程進行了簡化而已。在 Python 中,裝飾器無處不在,很多官方庫中的實現也依賴於裝飾器,比如很久之前寫過這樣一篇垃圾水文 菜鳥閱讀 Flask 源碼系列(1):Flask 的 router 初探

嗯,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吧!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